來源:中國先進制造技術論壇(AMTBBS)
1. 高科技時代不“拼爹”,每個人都有機會
20年前,房地產是風口。但問題是,你知道20年前房地產是風口,你站得進去嗎?大多數人站不進去。因為那個領域拼“爹”的實力,要么你是大國企,要么是有巨牛的“爹”,所以風口來了,你未必站進去。
但高科技時代不一樣,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你會看到很多高科技企業的創始人是平民階層出身,不管你出身貴賤,你都有機會。但高科技本身就是一個壁壘,如果你不熟悉高科技,還是站不上去。
現在,人人都在討論,咖啡館里一坐,交頭接耳聊的都是VR、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問題是,這些項目哪有那么容易,人人都能夠做,這還是風口嗎?風口的特質是什么?當它成為風口的時候,你再進入,基本上都是犧牲者,都是替人抬轎子,把人家捧得更高,自己沒有什么機會。
2. 開源型創新,你只需站在前人的肩上
這個時代的風口特別多,每一個風口都會產生巨型公司,比如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但我們一般會這類業務歸為一類,叫開源型的創新。什么意思?聽起來很時髦,但是這一類時髦都是基于算法的,或者說是基于一些開放的技術標準,意味著人人都能做。
你看,這一輪的人工智能的專家們,什么歲數的都有。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已經事先準備好了,這個領域在發展中已經得到了不少積累跟沉淀,現在只需要最后的突破,你只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突破就可以了。
比如,人工智能的基礎是什么?是認知系統、神經科學。所以這輪人工智能典型的特點是什么?最牛的這批專家是跨學科的,是跨神經科學和計算機背景的這批人。系統開源之后,大家都能很快地趕上。
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并不取決于你是不是博士,你是不是博導。而是取決于你跟別人的競爭差異。
再比如谷歌,除了無人駕駛,阿爾法狗外,還在人工智能領域里面做硬件,類似通用計算平臺一樣,它希望把人工智能直接組成硬件,做成通用的人工智能平臺,你可以用這個平臺直接編程序,然后實現各種今天大家覺得匪夷所思的人工智能的做法。
這個平臺硬件推出以后,他們立刻開了一門課,專門講這個平臺的。大家知道第一期報了多少人嗎?7800人。正是這樣,我們周圍就有很多高手出來了,為什么?因為他們就站到了巨人的肩上。
培養一個人,用最少的成本培養出正好能干這件事的人就好,這樣的教育才是最經濟的。在未來,這一定是趨勢。只有這樣才能使任何新的領域突破之后,就可以被別人迅速掌握。只要有人把那個突破一傳遞出來,你站在前人肩上就足夠,不需要從頭開始。
3. 30秒就決定投還是不投,那都是故事
現在很多人說電梯測試,風險投資公司說,我只有30秒鐘給你。我是干風險投資的,我沒有一個項目敢用30秒做決策的,那是瘋掉了吧,那么多的錢,三十秒就決定投還是不投,那都是故事。
最好的項目,一定不是錢能夠決定的。核心不是投資問題,核心是你能不能看清這個項目背后的機制。真正的決策是長期的,跟著這個項目要走很久。真正的難度在哪?難度是反過來的。真正的好公司,好的創始人是投資人拿了錢,在他們家門口等著,你什么時候創業就把錢給你。
比如,一家研發無線充電的公司,在波士頓郊外一個極其普通的二層小房里,是一家只有幾十人的公司,別看它規模很小,它可能5年之后就將改變世界。無線充電會到處都是,你今天討厭的線都會看不見。這是一個大趨勢。
2003年,因特網推出了無線,帶wifi的芯片,專門是筆記本電腦用的。效果是什么?僅一年,筆記本電腦的上網本市場占有率從10%到了85%。
這樣的故事還會不斷上演,比如未來某一天,無線充電的筆記本肯定會替代有線充電的筆記本。如果你的筆記本可以無線充電了,你的手機愿意不愿意帶無線充電能力?還有汽車。今天我們電動車做的那么好了,回家依然要插插座,很多人忘掉充電,開不上路。未來是什么?無線充電。你車開回去,在自家停車位,自然就會充。這樣的東西,你會不喜歡嗎?
4. 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能力是:容錯
這個時代有一個素質特別重要,就是能容錯。有一個認知失調的理論說,我們的大腦如果吸收了兩種對立的意見,大腦必須要把它們和諧統一掉,最后形成一種觀點,另一種拋棄掉,兩種觀點同時存在大腦里,認知會失調,嚴重會得精神病。
但今天,我們需要有這種認知失調的能力,就是需要同時容納不同的觀點在腦子里。《黑天鵝》就在講,一旦你認為某件事一定正確,看不見它可能的偏差,你的問題就來了。在今天這個時代,你需要大量的容錯,觀點要隨著時代的進步遷移、變化,然后慢慢的沉淀出自己的系統,最終了解這個事情真實的、本質的東西。
5. 21世紀,你必須要站在全球想問題
大家要清醒的認識到,在今天,你必須站在全球想問題,不要在中國角度想問題。過去說,尤其企業家說,走出去,引進來,出去買了東西是為了拆完了,放回來,能是最好的嗎?最好的會賣給你嗎?或者做替代進口,產品比進口的便宜,質量可能差一點,或者盡量做到差不多,比他便宜,但在科技快速增長,替代進口是非常危險的事。
第一,你可能簽了知識產權,第二,你好不容易替代完了,新的技術又來了,白替代了。所以你必須知道全世界走到哪,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那么,全世界的科技發展規律是什么?大量的科研成果突破基本都匯集在美國。東歐盛產天才數學家、物理學家,俄羅斯盛產數學家,伊朗盛產醫生……全世界好多地方都出精英。這些精英無一例外都和美國合作。
6. 你可以成為類似喬布斯那樣的人
生產力提升是怎么帶來的?不是基礎科技本身,而是基礎科技帶來的實際產品,實際的應用才能夠推動社會進步。應用的轉化靠的不是科學家,而是掌握先進科技的企業家。
比如,iphone里面有什么科研是蘋果做的嗎?沒什么,絕大多數科研是買來的,甚至從iPod就開始了。當時,喬布斯只是有一個偉大的設想,他認為聽音樂不應該是有一個MP3放10首歌,而是應該1000首歌放在一個小裝備里面,直接揣在兜里帶走。
但這個偉大設想得不到支持,為什么?他沒有這樣的技術。所以他就到全世界去找,最后在東芝公司里面找到。東芝公司正好開發1.8寸的高密度硬盤,沒地方去賣,他發現這就是我要的。
喬布斯看到這個科技就是我要的,然后整合到我的iPod里去,賣到全世界。他也很聰明,簽了獨家銷售協議,就是東芝不能到處賣,只能賣給我。幾年后,iPod成功,他有足夠多的錢,直接就把這專利收購了。
誰是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人?掌握好先進科技的企業家,才是最先進的生產力。
所以,這時候,中國人的機會就來了。你可能做不成發明專利的人,但你可能做成懂得欣賞他、收購他專利,類似于喬布斯那樣的人,所以實際上,科學家是不可學的,喬布斯是可學的。
7. 好企業的標配是“雙長制”,不是90后
在美國,真正牛的企業家往往歲數比較大,但中國現在多在吹捧“90后創業”。創業是需要積累的,企業管理是需要積累的。你去了世界最好的商學院,能不能一畢業就成為一個著名企業家?不可能。
但反過來,科學是可以在實驗室基礎上,在前人基礎上提升的。世界上最好的企業,它里面一定有一個特別牛的首席科學家,而且可以很年輕。先前提到的做無線充電的,就是一個三十歲的年輕人。但一個企業家要想有成就,必須歲數大。
在美國,這幾乎成了標配,好的企業一定是“雙長制”,特別先進的科技,背后一定站著特別牛的科學家,特別牛的CEO。但中國剛好相反,白發蒼蒼的是科學家,CEO是90后。
8. 美國最牛的是有上萬家小公司在“堵溝”
什么是先進科技?你要知道,它不是基礎科研,它要做轉化,叫產業研發。
1981年,美國每年的產業研發投入是500億美金,2013年突破了3000億美金,推動把高效的先進成果轉化成老百姓能夠實實在在用的產品,這是推進生產力發展的最核心的東西。
另外一個細節是,過去30多年里,美國大公司的產業研發投入一直在遞減,小于500人的小公司,它占整體產業研發的比例,從一開始不足5%,到現在已超過20%。這些小公司,基本可以鎖定它就是科研成果轉化型的企業,公司的設立就是為了做研發,沒有產品,沒有銷售。
這種小公司很可怕,它的生存力極強,它要活著,它每年就得要不斷的要有人給他錢,要不然就死掉了。我們的經驗規律是什么?這樣的小公司做研發,基本上要5-8年的時間和上千美元的投入才能孵化出產品來。
這就是美國最牛的地方。中國高校和企業為什么對接不上?因為中國企業不會做研發,只會量產;中國的高校不會做研發,只會做基礎研究,但基礎研究和研發結束完成之間差著5到8年的時間和上千美元的投入,差著大量的專業技能,中國幾乎沒有這方面的人才,也沒有這方面的錢。所以高校和企業怎么對接?對接不上。
美國牛就牛在這個溝有無數人去堵,并且形成了一個產業,全世界其他地方都沒有。
9. 以色列的科技為什么都跑到美國去?
以色列基本等于美國的實驗室,以色列研發的水平很初期,他沒有量產的機會,沒有大規模適用的機會,而且研發也比較淺,他希望研發初期的時候是搬到美國去,或者被美國收購掉,或者現在希望被中國接盤。
很多人問,投先進科技為什么只待在美國,為什么不去以色列?以色列好的科技會去到美國,我在那等著就可以了,這中間有“代溝”。因為研發周期要五到八年的周期,以色列做了兩年后面還有三年,而美國的優勢是:美國有上萬家這樣的公司,拿先進科技,每年從投資人那融資,唯一的使命就是至少5年之后把這產品做上市,然后再大把賺錢。
這樣的公司一上市以后會有什么效果?就是爆炸性成長。而且,絕大多數是能改變世界的企業,因為它從來不報道,它都是潛在水下,它沒有產品,沒有宣傳。
10. 誰才是中國人的新朋友?也許世界500強已過時
我們以前中國人擅長和世界500強合作,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最先進的科技正越來越多的掌握在小公司手里。這批小公司應該成為我們中國人的新朋友。
為什么?這不還是延續老路,繼續給人家做代工嗎?
如果是500強企業,你一定是代工廠,因為哪個500強也不會傻到給你股份的。但如果是這些公司,你能幫他實現量產,利潤增大,他的公司估值會迅速上升,他愿不愿意讓你有股份?當然愿意。
11. 投資高科技,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
當我們對整個科技前沿比較無知的時候,你聽每個項目都覺得動聽,都覺得了不起,都覺得改變世界。但你不知道的是,這樣能改變世界的公司有1000個,最后999個都會死,1個會贏,你能運氣那么好,正好壓中那一個嗎?不可能的事。
科技特點是,即便他在本領域最先進,也不一定是最后的贏家。柯達所以死掉,不是有另一家做出來更好的膠卷,而是電子相機直接沖擊了這個行業。所以,投資高科技最大的壓力是,即使識別出它在這個領域是最先進的,也不知道,會不會某一天有另一個領域的先進科技直接把它覆蓋掉,甚至都沒有機會上市,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當然,也不用太害怕,因為一旦有了全面的了解,出意外的機率是很低的。
在美國的投資是這樣進行的,先做好整個前沿分析,然后找最好的那個,去敲他的門。這是中國人特別需要掌握的技能。千萬不要像以前,兩個老鄉一介紹,到海外看著一個公司很好,就要跟人合作。因為海外好得不得了的公司太多了,如果不是山峰,它一定會被滅掉。
科技是殘酷無情的,贏家通吃,如果不是選擇山峰的合作,你就會被干掉。
12. 如果中國制造與美國創新無縫對接,我們就不愁了
OEM(代工生產),中國人最好,全世界都知道。所以,我們要更好地引用機器人,更好地做到免編程,不管拿來什么新東西都能加工,那我們就贏定了。
現在,產品眾籌網站已經在美國成為潮流。很多有想法的年輕人,在里面整合科技,類似于喬布斯,把你的科技拿過來,整合到我的科技里,它也是科技。
這樣的科技創新有很多,它直接先做一個設想,拍一個小視頻,放到網上,大家一看這東西太好了,它確實能做到,但還沒做出來呢,沒問題,投資人先付錢,預付,這預付能到幾百萬,就足以支持創業了。
這幫人拿到預付款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飛中國,找代工廠合作。但現在,失敗率挺高。一方面,美國人對生產能力不懂,他以為能做出來,但做不出來,不現實。另一方面,我們和人家銜接得也不好,我們只會做常規的東西,稍微復雜一點的不會做。但如果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真正的未來,什么時候中國制造真正和美國的創新做到無縫對接了,我們就不愁了。
13. 掌握先進科技的制造業,應該成為中國第一生產力
現在全球發生了一個本質性的變革:從跨國企業為代表的資本主義變成了小企業協作為代表的資本主義。這會帶來大量科技的井噴,信息企業的崛起。
所以,未來不止于招商引資,尤其是對于制造業而言,未來更應該是招商引技,技術才是我們最稀缺的。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有侵權,麻煩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確認后第一時間刪除。多謝!
廣東恒華投資
廣東恒華投資成立于2013年,依托中南恒展集團為背景,堅持“專注 專業 穩健 共贏”的投資理念,緊握時代機遇,致力通過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的“雙創”融合,以及高新科技投資、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三大業務模塊,利用高新技術及材料從研發到產品到市場運營一站式發展的模式,以工程與物理科學的新技術、新材料項目為核心投資領域,將打造成為具有中國智慧和國際化視野的高新技術綜合型投資服務公司。
2017年4月30日,廣東恒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成功簽約,共建了“全球創新技術應用轉化中心”。
地址:中國佛山·海八路中控大廈7樓
電話:0757-85922809